濱河四季的展示區包括一片公共用地和示范花園兩部分。公共綠地屬于代建,位于十字交叉路口,背靠濱河四季住宅區,西側是臺州南官河支流下保徑,河道將住宅組團一分為二。南側與臺州中央山公園一路之隔,周邊還有兒童公園、路橋公園等,小小地塊被包裹在森林綠意中。
城市街角的地理位置讓該場地具備天然的公共屬性,可以作為激發社區活力的新業態城市共享空間。因為是代建,甲方的設計訴求還包含著讓這里可以成為其業主自由社交和開展社群活動的多功能場所,需兼具功能、藝術與生態價值。
我們利用一片純林作為景觀基底,將周邊的自然生態延續到場地中。濕地松是純林主喬木,四季常綠,樹干通直挺拔,葉蔭濃郁,蒼勁而速生。松林不規則分布其中,猶如生長在河岸邊的野生叢林。林下的間隙是折線的小徑,指引著人們進入其中。在濃郁的森林之上,一座懸浮在半空中的白色半透明構筑物若隱若現,成為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
▲半透明構筑物猶如漂浮在森林半空
構筑物由內外兩層方形盒子組合而成。內層玻璃盒子懸挑長度為5.7米,我們打破了上下挑梁之間的玻璃不能參與結構受力的傳統思維方式,創新性提出了一種由上下懸挑鋼梁加上層間玻璃共同構建成組合深梁的新型構件。
它將結構、設備,以及工作間整合,變成建筑中一個不變的支撐系統,周邊是做無柱懸挑,使用上彈性靈活,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其次,它將這個尺度以一米二,一米五,兩米四的這些模數進行重新整理,讓結構,審美變得更加可控精準,以及整個模塊生產的標準化。
外層是由輕薄的鋼網結構、尺度更大的方形盒子四面圍合。內外層盒子之間的縫隙,我們依然借用挺拔而森野質感的濕地松填充,把森林的氛圍感延續在構筑物構成中。底部空間借場地原始高差形成層層向下的木質平臺,平臺面積寬闊,向外向下延伸至河岸邊、森林,在周邊拓展出更開闊的活動區域。臨河邊我們保留了一片開敞的草坪,草坪與木臺階構成一座湖上劇場,方便人們聚集、露營、活動等需要。
構筑物兩層空間實現了對光與環境的過濾,也創造出多一個層級的活動空間,增加了過渡空間。從內向外,玻璃盒子內部透過半透明網格可360度全視野帶動感官體驗,晨間的白霧在林間彌漫,陽光透過晃動的樹影從網格上穿透,風拂過松林間細細簌簌,令人全然沉浸。從外向內,構筑物被隱藏在森林中,部分邊界冒出頭,從不同角度看可獲得不同的被自然切割的景觀畫面。
▲構筑物如同從森林長出
構筑物兼具咖啡館和書吧、休息區等多元實用功能,在草木與森林中,構建起一處可供行人休憩社交的林下公共活動區域。它藝術和先鋒的審美本身構成了吸睛點,源源不斷吸引新興人群前往拍照、打卡,發布到自媒體平臺,產生長續的網紅效應。
▲構筑物兼具咖啡館和書吧、休息區等多元實用功能
在核心場域西側公園入口處,還存在著市政設施管道橫置在河道之上,無法遷移。我們在其之上搭建木質平臺,來規避隱藏這一視線不利因素。平臺開闊,層疊向下,邊緣處由玻璃圍欄包裹,不僅構成了一處自然觀河觀景的平臺,也可作為社群活動場所的補充。
▲將原本不利因素轉為觀景點
除了公共屬性,公園也保持著與私域住宅的親密聯動。在濱河四季的實景展示區內,我們以一面結構輕薄的城市落地櫥窗作為圍界墻,櫥窗破局了社區內外的視線屏障,模糊社區與公園的界限。
櫥窗結構通過在上下兩塊平行鋼板中間焊接正交的鋼腹板,形成了整體雙向傳力結構系統,在較小的截面高度下即可獲得較高的結構剛度和強度。社區居民可通過旁側設置的出入口自由進入公園,就像走進自家后花園。
▲樣板花園主入口
口袋公園作為城市中的“社交原子”,是一個兼具多樣使用功能、復合用途以及激活周邊社區發展的小尺度開放空間。在該項目中,我們尊重場地原始高差特點,延續大生態基底,植入當代審美的景觀構筑作為功能空間與引流體,它是城市共享口袋公園,也是社區與城市內外互通的樞紐。
▲公園總平面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臺州方遠朗成濱河四季公園示范區
項目地址:臺州市路橋區
業主單位:臺州市方遠朗成房地產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WTD緯圖設計
公園設計團隊:李卉 李彥薩 余治富 石桂霖 夏雪 周震宇 歐鍵 郭雪燦 李淑君 田洛豪 李理 張華盛 楊平 張燕 范執鴻 韓瑞章 史浩南 張書楨 蘭明姝 宋照兵 李艾峻 劉翔宇
示范花園設計團隊:李卉 李彥薩 蘇漾 朱小慧 李榮 楊婷婷 李理 張華盛 張燕 范執鴻 韓瑞章 張書楨 蘭明姝 潘俊岑 宋照兵 李艾峻 張維峰
構筑物設計顧問:上海大椽建筑設計
構筑物結構設計:陳劍鋒博士團隊
公園景觀施工:浙江鼎益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示范公園景觀施工:臺州市芊姿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景觀面積:10124.5㎡(公園)/ 2443㎡(示范花園)
建成時間:2024.07
攝影:三棱鏡景觀攝影